鵪鶉產業?看看當前的產業鍊

就目前蛋鵪鶉之相關產業而言,各自分化已相當清楚,有明確產業鍊。蛋鵪鶉產業鍊自上游到後端消費者可以拆分為以下幾個部分,包括從鳥種、養殖,到後續的加工、外銷。

鵪鶉協會 鵪鶉蛋 鵪鶉

|上游:鳥種培育、蛋鵪鶉養殖|

游部分包括鳥種培育業者及鵪鶉養殖業者。鳥種販賣業者會讓鵪鶉交配,並將母鵪鶉鳥種賣給鵪鶉養殖業者,有些也會自己養鵪鶉、賣鵪鶉蛋。蛋鵪鶉養殖業者主要從事飼養鵪鶉之工作,並將鵪鶉蛋賣給食品初級加工廠,將糞肥賣給周邊農業地區使用。

|中游:初級加工|

 中游主要是食品加工廠,會將買來的鵪鶉蛋進行初級加工,包含煮蛋、剝蛋、蛋體保存三種類型。早期的食品加工並非以「工廠」形式存在,會由鵪鶉養殖業者將生蛋日曬、煮熟,再自行、或透過大盤在當地招募人力,手工進行脫殼作業,全盛時期整條街一百多人都在家門、巷口剝蛋,家庭代工儼然成為一種全民運動。現在則因為技術進步、交通便利,主要會由初級加工廠使用半自動機械進行煮蛋、剝蛋的工作,加工廠也通常在養殖場附近。最後,在煮蛋、剝蛋後,加工廠則會透過冷凍程序將蛋體冷卻,準備直接銷至超市、傳統菜市場之通路,進入消費者端,或是冷凍輸出給更大的食品加工廠,進行鵪鶉次級加工

鵪鶉協會 鵪鶉蛋 鵪鶉

|下游:次級加工、食品內外銷|

 在初級加工之後,有些鵪鶉蛋會被送到更大型的食品加工廠,進行再加工,產出的製品包括鐵蛋、皮蛋、鵪鶉蛋罐頭等。鐵蛋、皮蛋會被運至國內各式通路進行販售,而鵪鶉罐頭則主要以外銷為主,運至國外後可以直接食用、加熱、或再進行加工。而以臺灣言,餐廳會使用加工過的鵪鶉蛋作為佛跳牆、炒三絲的配料,有些也會直接使用生鵪鶉蛋,作為餐點造型使用、或做成冰淇淋;至於夜市,則有些會使用生鵪鶉蛋,有些使用加工過後的鵪鶉蛋。

骨牌效應?淺談鵪鶉產業鍊特性

 在這個分化明確的產業鍊中,卻也隱藏著如骨牌效應般「牽一髮而動全身」的產業特性,有其脆弱之處,而這也與當前法規的推動息息相關。

蛋鵪鶉產業鍊之所以脆弱的根本是源於鵪鶉蛋的「保底價制」。換言之,無論養殖業者產量多寡,全部由其下游的初級食品加工業者全盤包下,管道十分單一,而盈虧也由加工業者自付。在這樣的機制下,上游的蛋農幾乎不會考量市場供需失衡等問題,僅專注在鵪鶉的養殖,以求產出更多健康的鵪鶉蛋。又如前所述,這條產業鍊從蛋農、初級加工,至次級加工的鐵蛋、皮蛋商或一般餐廳、出口商,最後到消費者手裡。各個部分環環相扣,若其中一個環節斷裂,越是下游越有可能波及整個產業。

 在全世界的消費者逐漸重視食品安全、產銷履歷的現在,在鐵蛋加工廠、皮蛋加工廠、餐廳等會直接與消費者接觸的場域中,「蛋」的來源就顯得格外重要,廠商需要將產銷來源標示清楚,然而過去因為不在法規規範中,而一直缺乏政府具公信力的產銷履歷。若食品加工廠停止收購新鮮的鵪鶉蛋,需求量消失後,會立即使最上游的鵪鶉蛋無處可銷,加上鵪鶉但又不能久放,蛋量囤積之下最後蛋農將血本無歸。

隨著後端消費者的需求新起,但鵪鶉產業鍊之脆弱性更被突出。我們亦期待,在鵪鶉納入法規之後,可以減少上游在產但過程中所承擔的風險,為蛋農帶來更多保障。